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1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身自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

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阅读教材第33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及图片)

2.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罗先生是在行使监督权。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3.归纳总结:

活动三:案例回放——于某故意伤害案

相比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某无期徒刑二审虽然同样定为故意伤害罪却依法按照各种情节判处有期徒刑5年。于某是在人身安全面临现实威胁的情况下才持刀捅刺且其捅刺对象都是在其警告后仍向前围逼的人可以认定其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于某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决书中有一句说得好:于某及其母亲苏某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但于某的防卫行为超出法律所容许的限度依法也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思考:(1)于某及其母亲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2)该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1)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到了侵犯。(2)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不要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要学会依法维权等。

活动四:权利辨析——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某校八年级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2.思考:张某侵犯了他人什么权利?

提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总结:

4.教师归纳:对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宪法都有明确规定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目标导学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活动五:情景再现——抓小偷

(阅读教材第3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提示:财产权。

活动六:材料链接——教育公平

第一个是保基本。保基本主要是保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覆盖重点是义务教育。

第二个是补短板。补短板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补区域不平衡的短板。二是补齐农村地区的教育短板。三是补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

第三个是精准扶助困难群体。一是保障贫困、困难群体的孩子们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是面向残疾儿童办好特殊教育。三是要解决好社会关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2.思考:国家采取以上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3.总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及宪法是怎样保护的,知道了这些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权利意识,能够在社会中依法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

 

3 板书设计

公民基本权利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从三个方面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起来并不难,但理解起来有难度,很多权利名词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但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当堂掌握。另外关于公民的权利,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给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好的条件。在学习组织国家机构中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时要注意理清思路按照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这一顺序明确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机构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一定的难度可多选择典型案例加强学生理解。学习规范权力运行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案例弄明白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和做法。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等。315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7年工作总体部署、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决定批准这个报告。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两个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