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鱼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

    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展示:天津极地海洋馆的图片,插放淡水鱼和海洋鱼的视频。

 

    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山现的鱼的名称,列举自己知道的鱼的名称,并尝试说小鱼的生活环境、特点及习性。

 

观看图片和视频。

 

思考并回答。

w W  w.xK b 1. c o m

  利用本土资源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初步展示鱼的多样性,引出本节课题。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回顾前面学过的几类动物。

    展示:鲫鱼的骨骼标本,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列举几种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物,并进行比较。

让学生尝试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推测脊柱的功能。

  观察鲫鱼骨骼标本中的脊柱和脊椎骨。说出几种有脊柱和无脊柱的动物名称。

  思考并回答。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直观教具进行比较,明确脊椎动物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鱼类的主要特征

提问: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如果我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活动一: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1.指导学生分小组观察鲫鱼,提示观察方法(由表及里)。

    出示观察提纲:

    ①鲫鱼的身体分成哪几部分,

    ②卿鱼的外形响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讨论。

 

小组合作,依据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鱼适于水中生

    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确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鱼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通过学案导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有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鱼类的主要特征

 

③鲫鱼休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觉体表特点,这些特点对鱼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④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⑤结合教构20页鱼的结构标注图,填写各鱼鳍名称。

    ⑥鲫鱼的运动是只靠鳍就能完成吗?鲫龟哪些部位的肌肉最发达,还有哪些结构与运动有关?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适时补充。

活的形态特征,并完成学案。

 

 

 

 

    交流自主观察的结果,尝试概述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征。

 

目的地进行观察,教给学生一种观察与学习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总结:鲫龟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二部分,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遇到的阻力。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上有黏液。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它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着重要作用。鱼在水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活动二:探究鱼的呼吸

    指导学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提问:水流人鱼门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请学生协助完成演示实验:用吸管把蔬菜汁慢慢滴在住口前约1cm处,指导学生观察蔬菜汁流人鱼口后,从哪里流出来,并提示学生思考其意义。

    提问:流人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播放视频:取甲、乙两只大烧杯,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在两只烧杯中各滴入数滴BTB溶液,使溶液呈蓝色。取一条小鱼放人甲烧杯中。20~30min后,观察甲、乙两烧杯小颜色的变化。在甲烧杯中,由于小鱼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使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而乙烧杯中无颜色变化。

    提问: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们么?它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呼吸?

    展示:鲫鱼鳃的结构图。

    观察提纲:

    ①鳃的主要部分鳃丝,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为什么既多又细?

    ②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给予学生提示。

    提问:鱼鳃的哪些特点刈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分组观察,并说出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 

 

观察,对现象进行分析,说明水从鱼门流入后,是从鳃盖后缘流出的。猜测可能与呼吸有关。 

 

观看视频,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进丽明确伍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主要是在进行呼吸。

 

问答: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鳃。

 

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回答学案中的问题。

 

观察鳃丝的结构,完成提纲任务。

 

    观察毛笔在水小和出水的状态,休会鳃丝在水中增大接触面积的特点。

 

 

 

用蔬菜汁替代墨水,既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对鱼上害,有利于渗透爱护动物的情感,

  通过视频、观察实物,先提供具体事实,再引导学生从形象到抽象,认识鱼的呼吸器官,建构鱼用鳃呼吸这一重要概念。 

 

 

 

 

 

 

采用模拟法,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鳃丝的特点。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鱼类的主要特征

总结:正是因为鳃具有这样的结构,鱼才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训论,尝试描述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总结:鲫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为,溶解氧较多的水→口→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水叶通过鳃盖后缘排到环境中。

活动三: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请学生判断“章鱼”、“鱿鱼”,这些名称里带有“鱼”字的动物,是否是鱼?

    归纳并说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判断,巩固所学知识。 

    将实验观察得到的结论系统化,归纳鱼的主要特征。

    提问:实验结束后,我们应怎样处理鲫鱼?

    引出“课外实践”活动,建议每小组饲养1至2条观赏鱼。

    思考回答。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一周后展示交流心得。

    引导学生形成爱护动物的意识,达成情感目标。

    师生总结、构建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展示:年年有余()的年画,引导学生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指导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我国常见鱼类、本地区常见鱼类。

    由“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引出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鱼类资源

现状的资料。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分析鱼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

    展示:我国在保护渔业资源上的做法,引导学生谈感想。

    观看。联系生活,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个小组分别对我国多种多样的淡水鱼、海水鱼、

观赏鱼进行展示交流。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我国鱼类资源现状的认识。

 

    认识保护鱼类资源的迫切性,了解合理开发利用鱼类资源的具体做法。

通过鱼的吉祥寓意引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对我国鱼类多样性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保护鱼类资源迫在眉睫。

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出示练习题,检测、反馈所学知识。

思考并总结。

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  鱼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反思:

 

 

 

www.youyi100.com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