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葬、腮”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并了解“魂”的含义。
3.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了解“魂”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始终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一轮明月,一阵秋风。一场秋雨,能勾起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将跟随的幽幽梅香,去感受作者笔下那份独特的乡愁。
二、初读感知
1.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词。
三、品读释疑
1.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找出课文哪一段表达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从关键段落体会情感)
2.抓住外祖父(三)次落泪(从典型事例体会情感)
(1).思乡的泪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要教“我”读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外祖父常常教“我”读这些诗词,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借教“我”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思乡愁的古诗句,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古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2).无奈的泪
我说:“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吧! ”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
(3).深情的泪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3.抓住外祖父的两件藏品
墨梅图 梅花手绢
他对这两件藏品有着怎样的感情?
珍 爱
(1).找一找: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4.在外祖父心中梅花的地位是什么?他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 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梅花魂也就是指梅花的精神。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表达了外祖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低头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要我做一个有气节,有梅花精神的人。
6.讨论交流: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4、总结课文
5、课后拓展练习
《回自己的祖国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