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笛和榆钱》这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北方农村儿童做柳笛、吹柳笛、摘榆钱、吃榆钱的快乐,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眷恋的情感以及对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为总分结构,作者先写故乡柳树、榆树的情致,再具体写做柳笛、吹柳笛、摘榆钱、吃榆钱这几件事。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我们这儿常见的树种,学生能说出梧桐树、柳树、松树、柏树,但榆树,无人知晓,借此机会,我出示榆树的图片,并结合我们吃的蒸榆钱,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明白了何为柳树,何为榆树,扫清了障碍,学生学习的劲头一下热胀起来。到这里,我想:我们在教学中千万不能为完任务而完任务,要真正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之后再往下教学,这样会事半功倍。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四人一组,分组学习做柳笛、吹柳笛这部分内容,在巡视过程中,学生们真实太了不起了,有的小组在学习做柳笛这几句话时,还加上了动作,他们拿杆做道具,先折柳枝,再切割柳枝,扭一扭,褪下皮,就做成了一管柳笛。他们这种动作理解法既快乐,又易理解,我甚为欣慰。本节学习过后,我让这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他们那恢谐的动作,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全班同学在他们的引领下,当堂就背下了这几句话,个个学生脸上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有种收获感、成就感。
吹糖人教学反思
玉田镇北白塔小学 梁军
今天讲了吹糖人这一课,讲着讲着好像儿时的画面一幅一幅出现在眼前,吹糖人的,爆米花的,从未有过的亲切感扑面袭来。乡下孩子的纯洁质朴,爱看热闹,脑海中又有了儿时玩的画面。我要把作者对童年的回忆故乡的趣事传递给孩子们。今天生活条件非常好,可是孩子们再也无法体会一群孩子围着吹糖人的热闹,舔舔糖人的乐趣了。怎么办?有感情的朗读,好像我们穿越回了那个年代。孩子们往往很爱看图片,先卖个关子,读书读熟练,有感情朗读才能进入这个故事,再加上图片讲解故事,孩子们才会真正走进课文,享受糖人带来的快乐。这节课最成功的是孩子们讲一个糖人一个故事,出示一张孙悟空糖人,孩子们讲孙悟空大闹天宫故事,出示一张喜洋洋糖人图片,孩子们马上想到了羊村。我想每个孩子此时也都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糖人。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玉田镇北白塔小学 梁军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对通话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里面人物的对话很多,所讲述的道理浅显易懂,这是我选取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拿到这篇课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下面就针对自己的教学谈谈感受:
一、插曲,设置悬念
上课开始,直接向学生介绍:这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然后向学生介绍王尔德创作的小插曲,给儿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竟然留下了眼泪,当儿子问他为什么哭得时候,他回答:“真正美丽的事物都会让我留下眼泪。”设置这个小插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真正美丽的事物”的思考。
二、思辨,感受不幸
让学生明白最不幸的是巨人,原因在于“任性、冷酷”,并再次感知“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让学生找出变化,并明白原因:幸福来源于宽容、善良,愿与人共享完美的东西,并板书“与人共享欢乐”,到此本篇文章的道理也很清晰了!
三、我的感受
这是一节真实的课,课前只是让学生充分读,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问问自己设计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课堂,一节课下来感觉学生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用心主动,有效性高!真实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
《幸福鸟》教学反思
玉田镇北白塔小学 梁军
这篇课文是个生动的民间故事,课文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中间的主要情节是写旺嘉勇闯三道难关找到幸福鸟,写闯难关的三段话结构相似。根据课文特点,我采用对比朗读学习的方法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前因后果,然后再通过自学,合作填表的方式了解故事的主要经过。
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接下来,我让学生先谈自己对主人公的初步印象,通过初步的学习交流,学生对主人公勇敢坚强,不畏艰险的品质已有所感悟,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人公的这些品质的?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学生再次自学,由于学生读得细致,大都能找到直接描写旺嘉闯难关的句子谈体会。但是还不知道联系环境描写来体会,于是我稍加提点,学生马上就知会了,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联系环境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了。另外我还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人物品质特点的学习方法。
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的轻松,学的愉快,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自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读的方式还不够多样,教学语言的过度还不够自然,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紧凑,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