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四件事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感受闰土的形象。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谁能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学生举手回答(课文先写记忆中的闰土,然后写我与闰土初相识,接着写闰土给我讲新鲜事,最后写我与闰土相分别)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环境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师:闰土是“我”儿时的伙伴,与他分别三十年了。但“我”时时想起他,常常惦着他。每当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神奇的图画——请读第1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朗读。

师: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点名让学生评价)

师:他读的很流利,你听的也很认真,倾听也是一种能力。

(2)、师:我们看红色部分,是环境描写,应该读出月夜的广阔也静谧。

师:听老师怎么读?(教师范读)

生:齐读(读出广阔与静谧)

(3)师:再来看黑字部分,是写人,应该读出刺猹的紧张

师:教师范读

生:指名朗读 读出紧张感

师:总结:红字部分--环境描写--静态描写--舒缓语气

      黑字部分--人物描写--动态描写--紧张之感

合作朗读:女生--写景       男生--写人

3、初次相见

(1)师:课文在写“我”与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时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方面进行描写呢?在这里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用笔做上记号。

师:划线用直尺,是一个好习惯。

生:指名朗读相关语句

①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外貌描写)闰土:健康、纯朴、天真、可爱。

②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提问:为什么不怕我?

生:怕羞是因为他见的人少,见的世面小,内心腼腆,怕见生人。不怕“我”,跟“我”熟识,是因为年龄相仿,有共同语言。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现他和闰土一见如故。

(2)观察图片,提问:哪个是闰土,怎么看出来的?

生:站着的是闰土。因为闰土的外形特点: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师:闰土是一个健康的、纯朴的、天真可爱的少年。

抓住人物的特点是描写人物的好方法。(板书:抓住特点---健康、纯朴)

4、闰土给我讲新鲜事

师:观察图片,一句话概括谁在干什么?

生:闰土给我讲新鲜事。

师:我听得津津有味,闰土讲得绘声绘色。

师:默读6--18自然段,想一想闰土给我讲了几件事?

生:四件事。

师:哪四件事,小组讨论,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生: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沙地看跳鱼儿

师:哪件事写得最为详细?

生:瓜地刺猹

师:这种写法叫详略结合(板书:详略结合)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身手敏捷、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少年(板书:身手敏捷、见多识广、机智勇敢)

师:课件出示关键语句

①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②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③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板书:对比)

师: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生:只看见四个角

师:想到了哪个成语

生:井底之蛙

师:此时我心里充满着......

生:向往、羡慕、不满

4、体会惜别之情

课件出示段落: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我与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5、总结全文

少年闰土的形象永远是那么隽永,他的形象让一代代的小伙伴追寻,这都得益于鲁迅这位文豪的妙笔生花。我们不仅认识了少年闰土,也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笔刻画你们的小伙伴。

六、课后作业(任选其一)

1、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看看长大后的闰土是什么样的?

2、仿照课文的写法,你能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