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第 67-68 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 1 及做一做的第一题。练习十六的第 125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渗透“转化”、“极限” 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3)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概括的能力,逐渐形成 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找出操作前图形和操 作后图形各部分之间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 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 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化曲为直”和“化圆为方”的概念的理解,及渗透极限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 每组两个同样大的等分成相同的偶数份(如 8 等份、16 等份、32 等份)的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巩固、渗透转化

 1、回忆圆的周长公式并思考怎样用字母表示周长的一半?(为后面的知识铺垫)

2、复习平面图形公式转化过程。

一以前我们学过哪几种平面图形?你会计算他们的面积吗?(学生回答各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二 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说一说后再电脑展示过程。 (上面这个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利用课件的演示,通过对旧知的回忆,达到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并引导出本课思想方向——转化,即把还没有学过和知识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再利用两个图形之间联系得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创设疑问、自学基础 建立圆的面积的概念

一感知圆的面积 师: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二感知圆面积的大小 (师随手拿出学生准备的大小不同的两个圆) 师:这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说明圆的面积有大小) 师:谁能说说什么叫圆的面积呢?(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三区别圆的面积和周长 同桌用手摸一摸、指一指:哪儿是圆的周长?哪儿是圆的面积? (指导学生: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的长;圆的面积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

三、小组探究、转化推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1)质疑: ①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②我们已经能够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推导他们的面积,那我们能不能也用转化的方法,S=ab s=a 2 s=ah s=ab/2 s=(a+b)h/2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呢?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带着以上疑问,请自学 67 页,并小组动手实践。

3)学生汇报交流。 生:沿半径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剪开拉直,再对插上就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师:为什么说是近似的长方形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长方形? 学生再次操作,模仿书上的方法把圆分别平均分成 4 份、8 份、16 份。把它拉直,看看曲线的变化。 续分,32 份、64 份,想像曲线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曲线越趋近于直的线段。 学生小结后,教师利用电脑动画显示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变直的过程,加深学生直观记忆和理解。

4)电脑演示、加深理解

师:刚才同学在操作过程中误差比较大,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课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演示把圆等分成 81632 等份的剪拼过程,用省略号表示继续往下分最后圆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剪拼后的圆可以拼成什么近似图形? 通过观察这些拼的近似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讨论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 师电脑展示验证,使学生明确,如果象这样一直分下去,分得的份数就越多,最终弧度就越来越小,最终曲线就会变成直线,倾斜的角度就越来越小,最终就会变成四四方方的长方形,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圆形剪拼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5)推导公式。 出示讨论题:①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面积= 圆的面积) ②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各宽与圆半径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长=圆周长的一半年 长方形的宽=圆的半径) 同组互相讨论。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适当引导,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6)深化学生转化思维和发散思维。

①各组商量一下,你们还能把圆拼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并求出圆的计算公式吗?你想拼成什么图形?怎么剪?怎么拼?(各组动手操作)

②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成果。 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拼的是近似的什么图形,是用什么方法?(学生拼的可能是近似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教师应对这些学生加以表扬) 教师电脑展示学生可能拼成的图形,拓展思维。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我们自己想办法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你们很聪明。以后求圆的面积就不用这么麻烦了,直接根据公式来求就可以了,那么圆的面积怎么求?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

 1、自学例 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 根据板书中的差错进行讨论和纠正(如有可能把 10 2 算成 100) 说一说:在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我们最关键的条件是什么?(圆的半径)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圆 的 面 积 = 周长的一半 × 半径 S= π r × r S= πr 2 2、提高练习 一个圆的周长是 6.28 分米,怎么求它的面积?(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圆的面积怎么求?圆的面积与谁有关?有怎样的关系,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 巩固练习: 练习十六第 125 题。

七、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方法: 旧知 转化 新知 联系 推出新公式

八、教学反思:

 1、本课是在圆的初步认识和圆的周长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隐含着一种重要的“转化”与”“极限”数学思想,本课教学中学生能说出“转化”和“无限多”这些词,并能初步理解这些数学思想。

 2、本课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圆之间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这一过程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学生学得更有趣、更主动。

3、教学中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掌握知识更直观、理解更容易、记忆更深刻、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这得益于能在电脑教室教学。

4、基于学生基础不是太好,课堂中设计的问题可以更明了些。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圆 的 面 积 = 周长的一半 × 半径 S= πr × r S= π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