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要求】
1.认识“吃、忘、井、村”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主、江、住、没、以”等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吃、忘、井、村”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主、江、住、没、以”等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曲,好吗?(课件出示2)(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你知道毛主席是什么人吗?
2.展示交流有关毛主席的资料。(课件出示2)
毛泽东(1893~1976)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毛主席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
板书课题,认读“吃、忘、井”。(板书:1 吃水不忘挖井人)
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一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课件出示4)
chī shuǐ bú wànɡ shuí jǐnɡ cūn zi
吃 水 不 忘 水 井 村 子
máo zhǔ xí xiānɡ qīn zhàn shì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méi yǒu miàn qián jiānɡ xī zhù xià
没 有 面 前 江 西 住 下
jiào hǎo yǐ hòu
叫 好 以 后
1.指名领读,正音。注意轻声的读法。
“前、村、亲、战、面”是前鼻音,“忘、井乡、江”是后鼻音。“吃、住、主、战、士”
是翘舌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四.理清文脉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2﹒指导分自然段读课文。
注意读好以下句子:(课件出示5)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注意词语“村子、时 候”,“子、候”都读轻声。读这个句子时,应该先分别读词语:
瑞金城外、村子、沙洲坝,再连起来读好句子。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先读词语:“带领、战士、乡亲们”,再读句子。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6)
填空:沙洲坝村没有( ),吃水要到( )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带领( )和( )挖了一口井。解放后,人们立了一块石碑,世代想念毛主席的恩情。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7、8)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吃、叫、主、江、住、没、以”。(板书:吃、叫、主、江、住、没、以 )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鼓励学生借助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
(1)根据偏旁识记:
吃、叫、忘、念。吃、叫和嘴巴有关,所以都是口字旁;忘、念和心 有关,所以是心字底。
(2)熟字比较法:士 一土,主一王。
(3)字理分析法:
井,出示水井的图片,(课件出示9)
引导学生找出象形字和实物的相似之处。
3.师重点指导书写“叫、以、吃”。(课件出示10)
“叫”左右结构,口字旁的大部分写在左上格,竖提沿着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笔竖的起笔要稍高于竖提。
“以”字,竖提的竖要直、提要稍长。中间一“点” 起笔略高,写在竖中线上。“撇”的起笔最高,穿插到竖中线右边。最后一“点”要 低,保持字的平衡。
“吃”字,左右结构,口字旁的大部分写
在左上格。撇的起笔在竖中线右侧。“横折
弯钩”在横中线上起笔, 折笔沿着竖中线
写。注意横折弯钩的写法。
4.认识新偏旁“广、心”,你还见过哪些
字带有这两个偏旁?(课件出示11)
含有“广”的字有:座、度等,含有“
心”的字有:思、 念 、意等。
5.认识新笔画“横折弯”:本课生字“没
字中含有新笔画“横折弯”。带有“横折弯”
的字还有“沿、铅”等。注意和“横折弯钩”
的区别。汉字“九”中有“横折弯钩”这一笔
画。
6.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六.反馈检查。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
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
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课外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广”的字:( )( )( )
写带有“心”的字:( )( )( )
2.查找一些毛主席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
3.抄词生字各一行。
答案:
1.广字旁的字:庄 庆 床
心字底的字:意 思 想
2.如《斗智》、《牛司令》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2.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认读。(课件出示13)
2﹒口头组词。(课件出示14)
井( ) ( ) 主( ) ( )
吃( ) ( ) 面( ) ( )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1﹒教学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15)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找一找哪
里告诉我们的?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江西瑞金城的沙洲坝。
(3)“那儿”指哪里?出示沙洲坝图片
(4)加强认识。
理解“革命”一词。
本文指毛主席领导大家推翻旧中国,建立
人们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运动。)
(4)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2﹒教学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16)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想一想:乡亲们挑水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一:乡亲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可能要翻过很多山,披荆斩棘,还要受到野兽的威胁。(课件出示17:挑水翻山越岭图片)
学生二:也许一天只能挑一担水,早上出发,晚上才能回来。
指导朗读:“没有井”“很远的地方”“挑”等词语要重读,突出乡亲们吃水非常困难。
(3)走那么远的路,挑来的只是很少的水,
怎么能维持生活所需呢?想象一下,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18:人们缺水的情景。)
①人们身上经常脏兮兮的,很少洗澡,
洗衣。洗过的水用来浇菜。
②人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水,每一滴
水都不舍得浪费。经常受到干渴的威胁。
师:因此,人们多么渴望能挖一口水井啊!
再也不要翻山越岭到很远的地方挑水,人们
生活也不要这么的艰辛了。
(4)你能想象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井的情景吗?
①大家在主席的带动下,人们干得非常卖力。
已经挖了很深了,可是还没有挖到水,井外的
土堆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还没有见到水……
②人们挥汗如雨,不停的挖、运,搬,有些地
方有大石头,还要用炸药炸开……
③终于挖到水了,人们高兴地跳呀,唱呀,相
互拥抱呀……
3﹒教学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19)
(1)毛主席时刻想着乡亲们,乡亲们是怎样做的呢?齐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课文插图,齐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
挖井人是谁?谁不忘挖井人?
挖井人是“毛泽东、战士们和乡亲们。”(课件出示20)“毛主席 战士 乡亲们”,读好词语。
乡亲们不忘挖井人。讲解“饮水思源”的道理
(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板书:被人民怀念)
(3)沙洲坝的乡亲们饮水思源,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的生活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无私奉献,我们要懂得感恩。
(4)指导朗读:“立”要重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要放声读,用感激之情来读,读出亲切,敬意,热爱,怀念。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5.小组内合作朗读。
6.汇报读,学生互评。
三、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你认为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毛主席是一个关心人民群众的好领袖。
(板书:关心人民)
2.背一背儿歌。(课件出示21)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
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
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宝,
谁要是反对它,
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板书设计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课外作业新设计
1.课下抄写“吃、叫、主、江、住、没、
以”各一行。
2.课下练习感情朗读课文两遍。
3.饮水思源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3.意思是:喝水的时候思考水的源头。意
指不忘本。
【教学反思】
优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本来意思上是我们每天从井里取水上来饮用,享受劳动成果,但是不能忘记那起先挖井的人。可是课文所描述的年代对于我们来说,都很远了,何况我们的学生,他们更是生在幸福中,长在幸福里,他们根本不能明白。我引出了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2)乡亲们挑水时会遇到哪些困难?(3)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4)你能想象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井的情景吗?(5)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于是让学生去读课文,多读几遍;再读课文,分出自然段标出序号,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以回答上面的问题做好铺垫。在教师“适时点拨”这个环节中,在回答上面设置的四个问题时,回答的很流利,我随着学生的回答及时的板书。并简单的说了说当时的背景。
不足之处:在“高效课堂”中是一个较好的起步,虽然效果不是很好,可也是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因为他们难以想象当时那样的年代,而我却设置了一个针对一年级而言难度很大的问题,这也是我考虑不周,不足之处当中的问题,但我不会感到遗憾,因为这给学生在今后的“高效课堂”中奠定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创新教案
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的时候,就会想起毛主席这位杰出的领袖,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是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今天,让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让他们了解这位为人民翻身得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就是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质。本课的识字、朗读是重点,感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教师引言: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学生回答)
2.教师点评:毛主席是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主席。我们今天这一课就来学习一下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
二.学习会认字,掌握读音。
1.教师活动: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再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些会认字。(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井”是象形字,要注意与“开”区别。“席”和“度”这两个字字形相近,不要混淆。“士”的拼音是“shì”不是“sì”。
三.品读课文,感知故事。
1.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问: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你们见过“井”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呢?(2)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呢?(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教师点评:井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井里的水来自地下水,清澈、清凉。(教师通过课本插图和课件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水井的样子。)挖井人是毛主席、战士和乡亲们。不忘挖井人的人是沙洲坝的乡亲们。
4.教师活动: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这位同学在朗读的同时,请其他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5.教师讲解:故事发生在江西瑞金城外的沙洲坝。老师出示地图,简介毛主席工作过的地方。
6. 教师活动: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这位同学在朗读的同时,请其他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毛主席为什么要挖井 ?(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7.教师讲解:当时的沙洲坝是个非常干旱的地方,老百姓没有清水喝,没有清水用,人们只能从很远的地方挑浑浊的水回家用。当毛主席了解到村民吃水困难时,就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从而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表现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8. 教师活动: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这位同学在朗读的同时,请其他同学们思考二个问题:乡亲们在石碑上刻了什么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9.教师讲解:石碑上刻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解放以后,人们不但没有忘记那口井,还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说明沙洲坝的老百姓并没有忘记毛主席。石碑上的字后来用以教育人们“饮水思源”,懂得回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四.细读感悟,饮水思源。
1.教师活动: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老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一会每个小组推举出一位代表,在小组间开展比赛,我们投票选出读的最好的小组。(学生组内朗读)
2.学生朗读比赛,评选读的最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3.教师活动: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要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得到过哪些人的帮助?你想要感谢哪些人?说一说吧!(学生踊跃发言)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活动:本课的会写字一共有七个:吃、叫、主、江、住、没、以。(教师在黑板依次按笔顺写出这七个字)
2.学生活动:学生看黑板笔顺图,自学描红课文的七个会写字。
3.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巧计生字。“吃”和“叫”都是“口”字偏旁的字,这两个字都和嘴有关系。“江”和“没”的偏旁都是“氵”,“没”是多音字,读“méi”也读“mò”,“méi”组词:没有,“mò”组词淹没。“主”加上“亻”就是“住”。
4.教师活动:教师强调书写。比如:“主”字上面有一点,“王”字没有点,写的时候不要混淆;“江”字右边的“工”上面一横短一些,下面一横长一些;“吃”和“叫”的偏旁口在写的时候要写的小一些等等。
学生活动: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七个会写字。
5.教师活动:学习了这七个会写字,请同学们用他们组词。(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组词,并列举其他词语,拓宽学生的思路。
六.本课总结。
1.说一说:学了这一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写一写:你都学会了哪些字?认识了哪些新偏旁?
七.课后作业。
1.熟练会认、会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课下去搜集更多关于毛主席的资料或者小故事,讲给同学或父母听。
4.小结全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同学们自读的基础上,再去品味、感受隐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成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并非专指吃水这件事情,它有了更广泛的意义,比喻不忘记当初创造成果的人,一句话就是不忘记根本。在考虑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根据本文特点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感受幸福生活的时候,应该不忘哪些人”。本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让孩子由课文走入生活,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玩等方面,启发学生在感受到别人的关爱的同时,学会感恩,懂得回报,这种教学效果较好。
板书设计:
毛主席乡亲们
资源包
精彩片段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堂精彩片段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段歌曲,大家想看吗?
生:想!
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MTV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你想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人们都很喜欢毛主席。
生:老百姓都认为毛主席很亲。
生:歌里面把毛主席比作红红的太阳。
……
师:(出示毛主席画像)是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我们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就像那红红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今天,我们一起去瑞金城外沙洲坝村,看看那里的老百姓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吃水的时候,不能忘记谁?
生:挖井人!
师:谁敢再来读一读题目,把你的这个意思告诉大家?
生:朗读课题。
师:刚才大家把课文的题目读得非常非常棒!现在我们要朗读课文,请大家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读得又正确又响亮。
生自由读课文。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老师,一个木字旁加上一寸的寸就是村庄的村字。
师: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来学习。
生: “前进”的“进”,”把“辶”去掉读音就变成了“井”。
师:你能联系以前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生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生:我知道“忘”为什么是心字底。
师:为什么?
生:因为用心记住就不会忘记,所以“忘”是“心”字底。
生: “叫”要用到嘴,所以它是口字旁。
师:你们能活学活用,真棒!
……
师:孩子们生字我们已经会读了,把它们放到课文里你们还会读吗?
生:会。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图,是什么?
生:这是一口井。
生:这就是毛主席帮助挖的那口井。
师:是啊,这口井在哪里呢?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知道了。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 沙洲坝)谁来读一读这个地名?
指名朗读。
师:沙洲坝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听老师给小朋友唱一首民谣: 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
从这句民谣中你知道了沙洲坝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我听出了沙洲坝水很少。
生:我知道了那儿人们没有水洗手帕。
生:我知道了那儿只有下了雨,人们才会有水用。
师:是呀,沙洲坝要是三天不下雨,连洗手帕都没水,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呀。村民们吃水一定有困难,不信,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来。
生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
师:(相机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你走过很远的地方吗?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很累。
生:走时间长了,感觉腿不舒服。
……
师:是呀,乡亲们走很远的路,还要挑着水,他们又会怎么样呢?
生:肩肯定很痛。
生:脚会很酸。
生:他们一定会很累。
师:水是生命之源,他们每天要喝水,每天都要走那么长的路,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生:夏天,外面下着大雨,乡亲们一边走一边滑。
生:冬天下雪的话,他们会看不清山路,很危险的。
……
师:乡亲们为了能喝到水,费了吃了多少苦呀!你能把乡亲们的困难和艰难读出来吗?
生感情朗读。
师:毛主席初到沙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这么难,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读第三句后告诉大家。
生: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师:猜猜,他们在挖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哪些困难?
生:他们的手上的皮都磨破了。
生:毛主席的腰都累得疼起来了。
……
师:同学们,毛主席的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时刻牵挂着人民。
师:来,看看这幅图,这就是井挖好之后,人们终于能喝着清凉甘甜的水后,那兴奋激动的场面:毛主席和乡亲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喝水。
生:他们在品尝那甜甜的井水呢。
师:想想他们之间可能会说什么?
生:乡亲们会说:谢谢你主席。
生:乡亲们还会说:是您让我们喝到了这甜甜的井水,主席,真谢谢您。
生:主席会说: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师: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看第二幅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猜一猜这个老人在跟孩子们说什么呢?
生:这口井是毛主席带人给我们挖的呀!
生:咱们喝水的时候可不能忘了毛主席呀!
师:是呀,这就是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吃水的时候,不要忘了毛主席。
生:永远想着毛主席。
师:来,咱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碑文上的字,好不好?
生(多次齐读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师: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
生:穿衣不忘做衣服的人!
师:好!还有吗?
生:吃饭不忘种田人!
师:听了你这么懂事的话,老师心里多么开心啊!谢谢你们。
备课资料
1.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是我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2.红井
1933年4月,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来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后,他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表,这水挑来作什么用?”老表回答说:“吃呀!”毛泽东又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泽东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表回答:“塘里挑来的。”毛泽东要老表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泽东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吃?”老表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毛泽东又问:“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吗?”老表苦笑着摇了摇头。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泽东找来村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泽东卷起衣袖、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群众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什么事情都为我们想到了!”
红军长征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他们要把这口井填掉。沙洲坝人民听了怒火满腔,决心拼死保住水井。敌人白天来填,群众就晚上挖开;敌人填了五次,群众也挖了五次。敌人无可奈何,只得罢手。沙洲坝人民终于把毛主席亲手挖的水井保住了。
建国后,沙洲坝人民把这口井称作“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后来又把木牌改为石碑,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hǎo chī zhǔ rén yǐ hòu
( ) ( ) ( )
zhù fáng jiāng shuǐ méi yǒu
( ) ( ) ( )
二、轻松找朋友(连线)。
zhàn xí wàng cūn
忘 村 席 战
3、组词
井( ) ( ) 主( ) ( )
吃( ) ( ) 面( )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是一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课文最后在碑文“ , ”中升华。
五、重点段落品析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3.“吃水不忘挖井人”根据这句话写出一个成语是:(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想一想,填一填。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帮助乡亲们挖水井,解决了吃水困难。乡亲们非常感激他,会对他说:“ 。”
参考答案:
1、好吃 主人 以后 住房 江水 没有
二、忘 wàng 村 cūn 席 xí 战 zhàn
三、井(井水) (井口) 主(主任) (主见 )
吃(吃水) (吃饭) 面(面子) (面包)
四、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五、1.挖井人是毛主席,战士和乡亲们。
2.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毛主席。
3.饮水思源
六、谢谢您,主席,您帮助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