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镇联合小学 朱赫楠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理解: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来写的。
思维能力:能理清课文的层次。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通读了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明确了课文围绕着猫古怪的性格和小猫的淘气两层意思展开。
【课前解析】
关注作家及作品特点: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善于描述人们的日常,让人从轻快幽默的语言中品味生活的味道。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猫》,描写小猫的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蹭”表现了猫的撒娇之态,“几朵小梅花”形容猫的小爪印,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再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的三个语气词,关爱之情就在这看似平常的语气里自然而然。这样天然去雕饰的语言、不着痕迹的修辞在《猫》和接下来的《母鸡》中俯拾即是。
关注本文的写作方法:《猫》的写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文章布局清楚明了,二是以具体的事表现猫的特点。与常见的“形”散神聚的散文布局不同,本文脉络清晰可寻,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到过渡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将文章一分为二,关注这样的关键句,理清文意,值得师生关注学习。老舍先生善于观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通过点滴小事表现猫的特点。写“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以事佐证“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和“它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猫的“贪玩与尽职”尽在猫身上矛盾的“行事风格” 。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拓展阅读不同作家创作的《猫》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4.观察某种小动物,学习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梳理
1.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整体学习了《猫》的第一课时,谁能说说课文围绕着猫写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课件出示:老舍先生家的猫性格实在古怪;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很淘气。
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二、品词句,悟特点
过渡:现在我们分别体会猫的古怪与淘气。先来品读第1~5 自然段,体会猫的古怪。
1.让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自然段,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它又____又_____又___,
它高兴时会______,不高兴时会_____。它既____又_____。
2.交流讨论。
预设: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指名读填好的文字,再齐读。
3.体会课文用事例表现特点的写法。
过渡:猫的特点很鲜明,它的古怪就体现在它的这些矛盾的行为表现中。老舍先生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这些古怪行为的呢?
(1)让学生先读课文,再用文中的事例,说明猫的古怪表现。
同桌合作,一个同学说一种古怪的表现,另一个同学说出这种表现的事例,然后互换,继续练习。比如,一人说“猫很老实”,另一人说出猫老实的具体事例。
(2)全班交流。
(3)教师提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能把猫古怪的性格特点写得这么好?
预设:采用总分总结构,结构清晰;善于观察;用事例表现特点。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
5.(1)朗读第1~5自然段,思考:猫的性格这样古怪,老舍先生讨厌猫吗?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
(2)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预设: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教师点拨: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喜爱之情,理解“非……不可”的句式。
指导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
教师引导:如果猫只是老实,成天睡觉,讨人喜欢吗?如果猫只是贪玩,一直不回家,讨人喜欢吗?正因为猫不仅老实,不仅贪玩,还尽职,所以越是古怪,越是讨人喜爱。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教师点拨:从“小梅花”中体会到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写出作者的喜爱之情的?
预设: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把猫的脚印说成小梅花,表达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指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深入体会。
(3)体会“不好表现”中融入的喜爱之情,随机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三句看似不好的表现,引导讨论: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老舍先生的喜爱之情?
◇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①指名读句子。
②换词法,对比“印”与“踩”的不同。用“印”体现出猫的轻盈,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③带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通过这几个句子中的“语气词、小梅花、印、藏”等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5.学习明贬实褒的写法。
(1)过渡:有些句子表面是在写猫的不好,实际上表达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种写法可以叫作“明贬实褒”。
(2)联系生活理解“明贬实褒”。
引导交流 :爸爸妈妈有没有用过这种方法说你?比如,小馋虫、小淘气、小坏蛋、小讨厌...….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用这种明贬实褒的写法,说明他真的喜爱猫,把猫当成了家里的重要一员。
学生自由表达。
5.比赛读课文。
(1)同桌轮流读一种猫的古怪表现,比一比谁更能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指名七位同学分别朗读猫的七种古怪的表现,比一比谁更能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6.感悟小猫的淘气。
(1)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2)自由阅读,思考:猫满月时的可爱表现在哪里?指导要点:
①整段话也是采取总分结构的写法,从屋里玩耍写到院里闹腾,写出小猫的可爱淘气。
②想象“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的情景,进一步体会小猫的淘气可爱。
③体会小猫“游戏”中有学习,“淘气”中也在勤练捉老鼠的本领。“耍个没完没了”就是学个没完没了;“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说明它的本事越来越大了。“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老舍看到了小猫的“成长”,自然满怀喜悦,大加赞美,绝不会责骂它。
7.指导朗读,感受情趣。
(1)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2)小组或个人赛读,读中感受小猫的可爱淘气。
三、品析写法,谈收获。
1.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生1:用总分总结构,
生2: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猫的古怪表现与满月的小猫很淘气。老舍运用具体的事例,运用明贬实褒的写法,表达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完成本课课后习题。
观察某种小动物,完成小练笔,表达出对这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