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计算、交流、总结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 3、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算法多样化,获得成功的感受。

二、教学的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的难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方格纸中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学环节

(一)计算方格纸上图形的周长

1、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观察了解图中的信息,知道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收集、选择、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师出示例1的方格图。 师:大家观察方格图,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长是1厘米。 方格图中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教师提出例1的要求。指出方格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先让学生说算法,再通过用手指或描的活动感知图形的周长。为主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周长打基础。             

师:不用量,算一算方格纸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想怎么算?

1:我想数长方形的四条边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有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厘米。

2:只数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再乘2

师:说得对,谁愿意用手来指一指(描一描)哪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用手指或用笔描。

师: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请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来。             

3、交流个性化算法,重点使学生理解图形的边上有几个格,这条边的长就是几厘米。要给学生充分交流算法的机会。             

展示分享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学习他人好的方法,为下面的计算打基础。 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交流,为下面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作铺垫。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结合学生的交流,老师进行引导性评价。

学生可能会说:

长方形: (1)数4条边,一共数了18个小格,就是18厘米。

2)只数了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一共是9厘米,没数的还有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用92一共是18厘米。

师:这个办法不错,只数了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

正方形: (1)数一圈一共是12厘米。 (2)数两条边是6厘米,剩下的两条边也是6厘米,一共12厘米。 数一条边,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所以3×412厘米。

师:这个方法更简单!

(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1、出示例2中的两个图形,学生讨论:例1中的两个图形和例2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提出计算周长的要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在根据方格中图形计算周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觉尝试计算图形的周长,经历由直接到抽象的过程。             

师:教师出示例2,同学们根据方格能计算图形的周长,同学们看例1中的两个图形和例2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例1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的。例2用数字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及正方形的边长。

师:你会计算例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 让学生自己计算。

2、交流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不同算法,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教师板书出各种计算方法。             

交流、展示学生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算法,共同分享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为总结归纳计算公式积累经验。             

师:谁来把你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和结果汇报一下。

除去教材上的算法外,学生还可能出现:

长方形周长:535316对学生不同的算法教师要给予肯定。3、组织学生比较做出的三种方法,讨论那种方法最简便,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使大家了解计算这个长方形周长

4、总结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再全班交流,最后师生总结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在数方格计算,看图计算,交流讨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尝试总结计算公式,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叫做宽,你能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说: 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长和两个宽相加。 长方形的周长是一个长加上一个宽的和再乘2

师:一个长加上一个宽的和再乘2可以这样写:教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再让学生用手指在图上指一指长加宽的和指的是长方形的哪两条边,再乘以2算的是什么。5、出示例2中正方形,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总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交流、展示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算法,共同分享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总结归纳计算公式。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形,谁来把你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和结果汇报一下。 除去教材上的算法外,学生还可能出现: 正方形周长:(33)×212米 对学生不同的算法教师要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做出了3种方法,请你比较一下哪种算式表达简单又明白。

生: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3×4最简单。

(三)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行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四)、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判断题:

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12厘米。() 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3. 正方形的周长除以4就等于它的边长。() . 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不相等。 ()

2选择(在括号里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1. 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长和宽可能是( ) A 、2厘米和9厘米 B 、4厘米和5厘米 C 、6厘米和3厘米 D、3厘米和15厘米

2. 有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一根正好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A长方形周长大于正方形周长 B正方形周长大于长方形周长 C周长相等

3. 用4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下面的图形,周长最短是( ) A B C

(五)、作业

1. 一块正方形手帕, 边长是25厘米。 它的周长是多少 厘米?

2. 有一块长8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 在这块木板上锯下一块最大的正方形木板。 (1)锯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长是多少? (2)剩下的长方形木板的周长是多少?

四、教学反思

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