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手指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玉田县石臼窝镇石臼小学

课例名称

手指

教师姓名

孙玉慧

学段学科

小学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章节

第八单元

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3.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前面的学习,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借助希沃白板的信息化手段教学, 首先要充分体现精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在广泛的交流中矫正、完善、丰富个人对文章的品读。其次就是教师要在抓重点句段理解着力强化。再次要为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时空,用“大语文”的思想引领学生将课文表现的主要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过程中也要着力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过程

              《手指》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简单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谈一谈我们对这五根手指的更深刻的理解。

游戏导入:引出之前学习的课文“白鹅”,初步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热身游戏激发学生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提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桥梁。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找出文章总起全文的句子

教师引导:放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关键句)。

预设:写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板书: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教师小结:这句话统领全文,是本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手指的特点。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把这个句子画下来。

学习五指的特点

1.教师引导:五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特点和作用,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五根手指的长短处。

阅读计时3分钟,填表计时4分钟。

设计意图计时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时间观念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完成表格,并回报成果。

分享交流,通过希沃白板的手机传屏功能将学生完成的表格传到大屏幕上,并由该小组合作完成对表格的分析。

3.其他小组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

设计意图 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就是在平时的读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默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基本形式,是为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奠基的训练。本课的结构特点清晰,学习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表格梳理五指的长处和短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清晰明了

学生讨论结果的展示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落到实处,让学生作为主体来分享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三)隆重推出大拇指(动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1.教师引导:关于大拇指的这段话我们还能学到哪些有趣的知识呢

预设:大拇指最肯吃苦。6个叫他”,并列动词如“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引导学生找出这些词语。

教师提问:叫他的意思。(引出默默无闻这一长处。)

教师总结:这些有相似结构的句子就是排比句。板书:排比

教师引导重读“叫他”体会排比的力量。

设计意图朗读时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

教师引导:让学生通过对本段前两句话的观察(作者先写了“大拇指的”姿态,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顺势提问,这是对大拇指的赞美么。

2.体会本段前后对比突出大拇指的长处,从而引出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板书:先抑后扬   

设计意图从后向前推进讲解这一段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新的写作方法。

3.教师提问:那么可爱可敬的大拇指真的会做出上呆呆站在一旁等这些动作么,借此复习拟人句的表达效果。板书:拟人

4.通过游戏总结以上3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三、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教师引导:大拇指的特点和作用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板书:由物及人

预设:让我们联想到了生活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比如:环卫工人,交警叔叔等。

教师小结:大拇指实在在算不上美,但最肯吃苦,默默无闻,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向大拇指一样默默付出的平凡人。

设计意图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简洁清晰。

接下来一起观看一段视频,深入感受生活中那些人是如何默默奉献的。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视角从校园延伸到社会,让他们体会普通的劳动者也是可爱可敬的,激发起学生好好学习,回报社会的情感。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有条理地介绍五官中的一个,并体现其特点。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五、课前承诺

通过班级管理功能选出本堂课表现最出色的小组,并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再接再厉!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课上的专注力,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

 

 

大拇指:   长处   排比

食指: 

手指                        拟人         由物及人

中指:      短处  先抑后扬

      无名指和小指

 

教学反思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本文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特点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的形象。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结合本文“总分总”的写作特点了解文章大意;其次结合一些重点句感受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最后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比如为了突出大拇指“最可吃苦的性格特点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运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写法,体会这些句式的表达作用。小练笔的布置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及语言的幽默风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失遗憾的艺术,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应用更多交互式的软件使互动效果更好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时力度还不够,今后要加以改进;课堂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生充分的表现空间。我一定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让教学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