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课时备课卡

课 题

9黄山奇石

课时

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培养学生在具体语文环境中理解词义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第3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并能仿照第3段写法说一段话。

3、了解黄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

分析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生在之前的语文阅读学习中,已经学会了预测、对一篇文章进行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但对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去阅读”这种阅读策略却比较陌生。

 

预设教学环节

预设学生活动

生成与指导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同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学习课文:学习第二段

 

 

 

 

 

 

 

 

 

 

 

 

 

 

 

 

 

 

 

 

 

 

 

 

 

 

 

 

 

 

 

 

 

 

 

 

 

 

 

 

 

 

 

 

 

 

 

 

 

 

 

 

 

 

 

四、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出示课题,齐读。

2、从课题上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黄山)重点词

是哪个(奇)

3、教师语:黄山是一大风景区,叫。它在我国 南部。

今天,教师和同学们到黄山风景区游览一番。

1、听配乐朗读录音,看投影片,用1句话说说黄山风景区是怎样的地方,有什么厅特的景色。

3、学生自由畅说,并引导学习词语。

①黄山风景区是个的地方。

秀丽神奇什么意思?(美丽、奇妙)②黄山风景区还是个 的地方。

闻名中外的闻什么意思?整个词的呢?

③黄山风景区还有 的岩石。奇形怪状什么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给尤其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特别)

3、课题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状的意思。

4、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默读课文,用划出奇石的名称。

5、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Δ标出其名称。

 

 

导语:我们先来到猴子观海这地方,看看这块奇石。

1、释词。观什么意思?与课文中哪个词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请一位小朋友当导游介绍奇石,其他同学看投影,师指图。

要求:边看边听边想,这岩石奇在哪里?

3、讨论

①它神奇在哪儿?

(它两只手抱着胳膊,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去海样子奇

特。)

②请用·标出主要的动词。(板:抱、蹲、望)

③指导读句子。

④听老师读一句话,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两只手抱着胳膊。蹲在山头,望着去海。

⑤这奇石还神奇在哪儿?(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图示帮助理解。

⑥这块岩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说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4、仿说天狗望月这奇石。

(二)学习第三段

导语:我们继续往前看,会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默读第3小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这小节写法上与第2小

节有什么不同?

2、一段话中,并列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该怎么学呢?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看课文的学法提示。听老师读一读,想:分几步学?

3、理解学法提示。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学习方法卡片。

4、按学法提示学懂这段话。

第一步 齐读 想:讲了哪两个内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 干什么?(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①仙桃石怎样写的?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种形式朗读至会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样写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结:这两块岩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写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干什么?

①课文用了哪个句子把它连接起来的?用~~划出。板:更有趣。

②连接两项内容的句子不只有这种,还可以怎么说?

5、赏读。

6、回顾学法。

7、课堂练习。

 

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

务要重点关注哪些段落?

(1)学生根据任务,快速浏览课文。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发现呢?

1、识记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3、做小导游给家人介绍黄山奇石

 

 

         9、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  仙桃石  仙人指路

 

 

 

 

预设教学环节

预设学生活动

生成与指导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奇

 

 

 

 

 

 

 

 

 

 

二、品读重点,探奇

 

 

 

 

 

 

 

 

 

 

 

 

2、教别人玩竹节人

 

 

 

 

 

 

3、总结阅读方法

 

 

 

 

 

 

 

 

 

 

 

 

 

 

 

 

 

 

 

 

 

 

 

 

 

 

 

 

 

 

 

 

 

 

 

 

 

 

 

 

 

 

 

 

 

 

 

 

 

 

 

 

三、活学活用,赞奇

 

 

 

 

 

 

 

 

 

 

 

 

 

 

 

 

 

 

 

 

 

 

 

 

 

 

 

 

 

 

 

 

 

 

 

 

 

 

四、挥笔成文,写奇

 

 

 

 

 

 

 

 

 

 

 

5、学写本课生字

 

 

 

 

 

六、回归整体,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好,我是张老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黄山奇石。黄山风景秀丽,奇石众多,现在,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去黄山旅游,你们会想在哪块石头处留影呢?哪块石头最有趣呢?请同学们找到那一个段落,试着读一读,说一说。(请你按下暂停键,富有感情的朗读)陡峭什么意思?用图示帮助理解。

(一)一奇:金鸡叫天都

生:老师,我想在“金鸡叫天都”处留影。因为我喜欢公鸡。

师:啊,这位同学选择在“金鸡叫天都”处留影。作者在介绍这块奇石的时候,先介绍了奇石的样子(出示:样子),再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出示:名字),这样写非常的有条理,这就是有序性(出示:有序性),而且还运用了“伸”“对着”“啼叫”等一系列的动词(出示:动词),把这块巨石写得栩栩如生,真是非常的有趣(出示:有趣性)。

(二)二奇:猴子观海

 

生:我想在“猴子观海”处留影,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一动不动”这个词,把小猴认真观云海的神态和样子写了出来。这样的词语真神奇啊。

师:哦,这位同学喜欢的是猴子观海。同学们看这一段还是先介绍的奇石的样子,再介绍的猴子的名字(出示:样子+名字)。很有条理哦!老师这里有两句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感觉哪句更有趣呢?(对比句子)

猴子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

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有趣,我看到了这句话运用了“抱”“蹲”和“望”这些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猴子。

师:(训练朗读)这位同学真会观察,这一系列的动作,竟然那么逼真。而且这不是人工雕刻,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这简直太有趣啦。这么神奇、有趣的语言,让我们多读读,记在脑子里。

师:(训练朗读)你们能带上动作读,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猴子观海”这块奇石的有趣吗?(播放孩子带动作读的视频)

(三)三奇:仙桃石

生:老师,我最喜欢“仙桃石”。课文是这么介绍的。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作者把石头比作是仙桃,这么大的桃子,居然是落下来的,真真是有趣极了。

师:的确是很有趣。这一段是先介绍的名字,再写了奇石的样子,让文章有了变化。还把石头比喻成仙桃,而且还是飞下来的桃子,看来此桃只应天上有,人间只在黄山见。看着这飞来的石头,老师不禁想起这么一个故事:传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吃了王母娘娘的仙桃,然后把桃核随手一丢,丢到了黄山,于是便有了仙桃石。古人还这样称赞这块奇石,(出示诗句:光明顶上彩云飞,忽见仙桃石已归;石去天涯无歇处,仍回松岭伴朝辉。--《飞来石》)读。

(四)四奇:仙人指路

生:老师,我最喜欢“仙人指路”。我来读一读课文。“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块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在这里,作者把石头比作仙人,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就好像正在给游人指路,真是非常的有趣呢。

(课件出示学生模仿仙人指路的图片)

师:这位同学找得真准。作者不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用了站、伸、指等一系列的动词,竟把石头给写活了,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

师:其实像这样有趣的石头还有很多很多,第六段中提到了三处怪石的名称,现在请你们选一处自己喜欢的奇石,展开想象,把握住景物描写的有序性和有趣性,向同学介绍你喜欢的奇石吧。(请你按下暂停键)

(播放孩子们说的句子)

天狗望月:

老师,我喜欢天狗望月,我想这么来介绍它。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一只银光闪闪的“天狗”。它伸着脖子,两腿蹲着,翘着尾巴目不转睛地望着月亮。后来人们便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老师,我觉得狮子抢球更有趣。我想这么介绍它。在黄山上面,有几块石头,远远望去,像是两只可爱的小狮子伸着爪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在抢着一个皮球。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狮子抢球”了。

仙女弹琴:

老师,我喜欢仙女弹琴这块奇石,我会这样子介绍它。先说“仙女弹琴”吧。远远望过去,那巨石就像一位仙女在石板上弹琴。啊,我方法听到了仙女弹琴的声音,真让人陶醉啊!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说得也有序有趣,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师:这样的奇景可不止黄山有,还有很多地方有。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上书本 48 页的词语,并且抓住景物描写的有序性和有趣性,把我们祖国的景物写得有序、有趣呢?(出示下列词语)请同学们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试着写一写。(请你按下暂停键)

风景 景色 风景如画 秀丽 秀美 一枝独秀

著名 名字 名不虚传 闻名 新闻 百闻不如一见

学写“南 部 些 巨 位 部 每 升 闪 狗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看重点笔画位置,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我们饱览了祖国的黄山,感受了奇石的奇,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本领,长大可以去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亲自去到黄山给那些不知名的奇石气更好听的名字。

 

1熟读课文

  1. 会写本课一类字
  2. 可以用课后词语说某处景物。

 

 

 

板书设计

  1. 黄山奇石

 

南 部 些 巨 位 部 每 升 闪 狗

 

 

教学反思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