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华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
年级 | 五年级 | 科目 | 科学 | 备课人 |
| 时间 |
| |
课题 | 燃烧的秘密 | 课型 | 新授 | 第 1 课时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燃烧后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有关物体燃烧时发生变化的信息,能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得出物体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的结论。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依据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知道物体燃烧后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变化。 难点:用不同的形式记录整理信息,并用科学语言表达。 | |||||||
课堂学习过程 | 教师指导 | |||||||
导 入 |
1.课件出示情景图(比较三种取火燃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问题:物体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
从工具、方法等方面比较 | ||||||
探 究 新 知 |
1、观察物体的燃烧 A.掌握实验方法 B.分组实验 C.结论:物体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变化。 二、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问题: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新物质? A.掌握方法(课件出示实验方法) B.注意事项:注意安全;现象不明显找原因再做一次。 C.小组实验: 观察并记录在科学手册,教师巡视。 1.得出结论 2.汇报现象 讨论: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什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 小结: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三、拓展延伸 1.引导:燃烧既给我们提供方便也带来害处。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家庭火灾应急处理资料。 3.播放:关于家庭火灾应急处理的视频。 四 |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 ||||||
学习活动 |
小组实验,讨论交流 |
| ||||||
板书 设计 | 燃烧的秘密 活动一:观察物体的燃烧:颜色、温度、气味 活动二: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二氧化碳和水
|
| ||||||
教学 反思 |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孩子们对物体燃烧过程中的现象认识更清楚,所以对实验结论理解比较深刻,唯一不足的是条件有限,不能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以后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自己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动手做一做,孩子们的兴趣回更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