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端午节的感受还不太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粽子、端午节和屈原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课上通过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粽子、箬竹叶、笋衣等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了”,会写“”3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借助实物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4、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具和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复习生字,准备上课的教具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老师听说你们吃过好多美味佳肴,今天老师想来考考大家,和大家做个小游。你们愿意吗?这个游戏叫做“看图猜节日”小眼睛仔细看,小耳朵认真听。游戏开始啦!

(1)小汤圆,圆又圆(元宵节)(2)月儿圆又圆,月饼甜又甜(中秋节)(3)饺子香团圆,幸福甜一年(春节)(4)反过来,端午节吃什么(粽子)

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端午节的粽子,我们就叫它“端午粽”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多媒体看见出示题目)

2、跟老师一起书空,写下课文题目。教师板书:端午粽

同学们,端午粽中的“端”和“粽”有新的偏旁,大家认识吗?

(“立”字旁和“米”字旁)想一想,为什么“粽”是米字旁(生回答)

二、初读学字词、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要慢慢读。

(1)生字会读了吗?看到老师前面这棵苹果树了吗?苹果树上只有拼音,没有汉字,谁能给迷路的红苹果找到自己的家?(同学上前自己找,然后一起大声读)教师指导个别字的记忆方法。

(2)第二个小游戏:生字躲到小粽子里了,我们和生字赛跑,看谁读得快又准!(一群聪明的小金豆。)

2.生字都认识了,相信大家课文也能读得很流利。有一个小朋友,和我们的年龄一样大,朗读课文读的棒极啦!大家想不想听?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听一听小小朗诵家的声音吧!(播放多媒体)

三、精讲课文

1、指名分段读。

(1)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小小朗诵家,那么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师点名学生读。(注意“一”的读音。“一到”“ 一锅粽子”)

(外婆每年都是这样,一到端午节,就提前煮好一锅粽子,在门口盼啊,盼啊┄┄)瞧,外婆的锅我拿来了。已经煮上了粽子。

谁再来读一读,把外婆急切的盼望我们回去的心情读出来。

(2)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很好奇外婆锅里的粽子谁什么样子的?看看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先开锅盖看一看啦!那谁来说说粽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回答。(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读的真不错,长句子也能读的这么连贯。

这里有几个不太好认的字,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不好看拼音,跟老师一起拼(箬竹叶,糯米,枣)老师也把包粽子的食材给大家带过来啦!快看,这是箬竹叶,什么样子的,摸一摸,闻一闻,清香,不怕水煮,越煮越香。只有用它才能包出好吃的粽子。加上颜色读一读。(青青的箬竹叶)

再来看这糯米,白白的,还有这大枣,红红的。

(3)还有什么是(青青的_______,白白的_________,红红的________)

(4)把他们放回原文,咱们一起来大声地读一读。

一小把米、一大颗枣、几张箬竹叶,就变成一个好看的粽子啰!

齐读后写板书:好看 外婆包的粽子好看,你们读得也好听。 看包粽子!

2.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味道怎么样?

(1)谁来说说?(生回答)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粘又甜。)老师掀开锅盖,一股清香飘来,让学生尝一尝粽子的味道。谈谈感受。

生:又粘又甜(粘的是糯米,甜的是大枣)老师奖励给你一颗大枣。

(2)谁还想读,你尝到了什么味道?(恩,读的真好,奖励你一颗大枣)

3.师;你们读没读过《小粽子,小粽子》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从北方来了一群小粽子,从南方来了一群小粽子,有甜的,有咸的。外婆的手可巧了,南北方的粽子都会包,都会包什么呀?

生回答(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这么多的粽子,我们吃的是“美滋滋”。吃完了还要装一小篮子分给邻居吃。可见外婆是多么的疼爱我们,疼爱邻居们啊!

真是一锅粽子香,一篮粽子情啊!

小小的粽子里包着外婆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读着读着,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啊?生发言。老师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端午节要吃粽子啊!来看最后一个自然段。

4、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几千年前,楚国灭亡,屈原抱石投入了汨罗江,老百姓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吃屈原的尸体,包了很多粽子投入了汨罗江中,所以每年五月初五,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想看详细的解说,就请同学们回家读一读《端午节的故事》这本书。

同学们咱们怀着对屈原的思念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四、学写生字

1、同学们课文读的这么棒,相信字也能写的很漂亮。

出示“豆”“米”“分”这三个字,先出示这些字的演变过程,然后再指导书写。

同学们开始写字啦!

一二——书放平,三四——拿铅笔,五六——身坐正,七八——准备写。握笔——一捏一靠和一顶。写字——一尺一寸和一拳。

学生们开始认真书写。

五、课后作业

读《小粽子,小粽子》《端午节的故事》这两本绘本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好看

                       好吃

                      美滋滋

 

1